地址:武漢市長江日報路77號投資大廈
國家外匯管理局最新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年4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為32048億美元,較3月末上升209億美元,升幅為0.66%。
4月份外匯儲備規模上升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今后的外匯儲備規模趨勢如何?外匯儲備規模保持穩定有哪些支撐因素?圍繞上述問題,《金融時報》記者采訪了多位專家。
對于4月份的外匯儲備規模變動,國家外匯管理局方面表示,4月份,受全球宏觀經濟數據、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下跌,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上漲。在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下,當月外匯儲備規模上升。
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進一步分析稱,4月份,受全球宏觀經濟數據、主要經濟體貨幣政策預期等因素影響,美元指數下跌,全球金融資產價格總體上漲。在貨幣方面,美元匯率指數(DXY)下跌0.8%至101.7,非美元貨幣總體升值。在資產方面,以美元標價的已對沖全球債券指數上漲0.5%;標普500股票指數上漲1.5%。匯率折算和資產價格變化等因素綜合作用推動我國外匯儲備規模上升。
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在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4月份,我國外匯儲備余額增加209億美元,主要是因為正估值效應。當月,美元指數貶值了0.8%,非美元儲備貨幣對美元總體升值,導致非美元儲備資產折合美元增加。同時,以美元標價的已對沖全球債券指數上漲0.5%,標普500股票指數上漲1.5%,“股債雙升”進一步推高了外匯儲備規模。
展望未來外匯儲備規模趨勢,溫彬表示,當前,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全球經濟增長放緩,通脹壓力高企,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加大。我國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在對外貿易方面,采取多項措施優化外貿發展環境和貿易方式,穩定外貿企業和重點產品貿易,對外貿易呈現韌性。同時,隨著我國經濟內生動力不斷增強,國際投資者持續看好中國市場發展潛力和前景,跨境資金流動總體均衡,這些都有利于外匯儲備規模繼續保持基本穩定。
“我國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經濟發展呈現回升向好態勢,有利于外匯儲備規模繼續保持基本穩定。”國家外匯管理局方面表示。
當前,我國經濟企穩回升,今年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4.5%,凸顯了我國經濟發展的韌性、潛力和活力,市場預期明顯改善。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中國今年GDP增長5.2%,比去年高2.2個百分點。全球知名投行紛紛調高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多數在6%以上。相對而言,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下行壓力加大,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測值是2.8%,比去年下降0.6個百分點。
“從一系列數據看,國內和國外經濟增長差比較明顯,外匯市場平穩運行的基礎還是非常好的。同時,中國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穩外資、穩外貿的政策持續推進,會進一步增強對外匯市場平穩運行和健康發展的支撐作用。”國家外匯管理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王春英表示。
(來源:金融時報)